“我们侗族大歌被称为‘东方的阿卡贝拉’,这次与现代的阿卡贝拉音乐相遇,他们模仿乐器更多一些,我们还原自然原生态的声音,两种风格在同一舞台呈现,也是一种崭新的传承。”
7月12日晚,“汇聚我们的声音”2025长三角阿卡贝拉音乐大赛颁奖典礼暨“冠军之夜·声越家音乐会”在上海西岸大剧院举行,贵州省黎平县侗族大歌艺术团团长钟声丽带领艺术团成员首次来沪参与阿卡贝拉大赛的演出,并与来自宝岛台湾和长三角地区的阿卡贝拉团队及音乐爱好者们交流切磋。
颁奖礼现场 舒抒 摄
据悉,本次长三角阿卡贝拉音乐大赛共有64支团队报名参赛,数量较去年增长40%,最终共有39支团队进入决赛。经过角逐,杭州大剧院悦亮少儿人声乐团获少年组冠军,GMC人声乐团获得中青年组冠军,石化街道海尚人声乐团获乐龄组冠军。
其中,获得中青年组冠军的GMC人声乐团来自湖州,是一支由“00后”和“90后”组成的阿卡贝拉爱好者乐团。他们将湖州本地方言、戏曲与现代阿卡贝拉乐团演出相结合,摸索出了一套受到中外观众喜爱的舞台表现形式。
GMC人声乐团表演 舒抒 摄
2015年至2025年,长三角阿卡贝拉音乐大赛历经十年沉淀和发展,今年大赛各项活动落地徐汇,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开放的姿态搭建艺术交流的平台。结合大赛,徐汇区推出“文旅消费大礼包”,涵盖住宿、出行、餐饮、文娱等多种类型的优惠券,为外省市团队及市民游客提供一站式都市文旅消费专属体验, 将活动流量变游客“留量”与消费增量。
6月15日,2025长三角阿卡贝拉音乐大赛“阿卡日”主题活动第一站在徐家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结合徐家汇街道品牌项目“上海徐家汇白领文化艺术节”,带来一场“爱乐人派对”。7月5日至12日,大赛联动“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上海旅游节、上海夏季音乐节(MISA)、水岸音乐节等品牌,在西岸梦中心开展“一起Acappella”阿卡贝拉主题活动。
高雄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灵魂人声乐团艺术总监潘弦融此次带领6位团员来西岸演出。从团队初创至今,灵魂人声乐团已经汇聚了上至80岁、下至8岁的不同年龄段的阿卡贝拉爱好者。
大赛衍生活动还同步推出“声动号·阿卡贝拉”和“声浪派·阿卡贝拉”主题游轮。市民游客在游览浦江两岸风光美景的同时,还能参与生动的音乐导赏课及音乐沙龙活动。
“我对西岸非常熟悉,这里是我的每周跑步的地方,这里每一步一景的变化我都了解。”上海纭算科技创始人、上海交大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法籍教师伯涵峥说,此前他发现,跑步至龙华码头时,沿江岸线暂时封闭,没多久后又得知,码头即将向公众开放,没想到自己成为首批登船、聆听阿卡贝拉音乐导赏的乘客。“有一种在城市里出门旅游的感觉。”
颁奖礼现场 舒抒 摄
据悉,7月11日主题游轮活动后,部分市民游客还乘坐西岸网红小黄车前往龙华机场,登上BEII429直升机,伴着江风体验“水陆空”联动的“城市微旅行”。
当阿卡贝拉来到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徐汇,音乐与AI的跨界融合必不可少。
无论是西岸梦中心船坞、主题游轮的表演现场,还是大赛颁奖典礼的舞台,机器人“阿卡卡”都热情加入阿卡贝拉团队中,为现场观众大秀自己的B-box技艺,并与现场观众热情互动。它的好朋友、会实时直播的机器狗“卡汪汪”也来到本次大赛,为观众提供全景直播。
记者了解到,大赛期间,贵州侗族大歌艺术团跨越山海,从青山环绕的黔东南来到黄浦江畔。作为世界非遗的侗族大歌,素有“东方阿卡贝拉”之称,当空灵悠扬的歌声在黄浦江畔响起,与现代时尚的阿卡贝拉音乐相互交织碰撞,形成文化的共融。由上海说唱改编而来的原创歌曲《金陵塔》、由湖剧改编而来的《新朝奉吃菜》等曲目也巧妙展示了“阿卡贝拉+非遗”的跨界魅力。
钟声丽告诉记者,虽然来过上海多次,但今年第一次有机会在黄浦江游轮上演出。“以前我们歌唱时,面对的是山和树;今天面对黄浦江的滔滔江水演唱,我们非常激动,也很兴奋。”她介绍,从发声等角度看,侗族大歌与其他的阿卡贝拉演唱形式有一定区别。侗族大歌既无指挥也无伴奏,包含自然和声与多声部民歌,听觉效果上更为清丽悠扬,还原更丰富的自然之声。
据悉,今年还是“声越家”徐汇区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品牌创建六周年,来自中国台湾的少年及青年团队将宝岛的文化与音乐特色带来活动现场。这也契合了长三角阿卡贝拉音乐大赛的举办初衷——打造更广阔的文化交流平台,让音乐跨越山海,增进地域及民族间的文化与情感交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发表评论
2024-05-31 18:36:38回复
2024-05-31 18:40:01回复
2024-05-31 18:43:35回复
2024-05-31 18:46:53回复
2024-05-31 18:49:33回复
2024-05-31 18:50:06回复
2024-05-31 18:52:52回复
2024-05-31 18:53:27回复
🤔(思考表情)
2024-05-31 18:54: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