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柏可林7月7日报道:在全球城市竞相构建创新生态的今天,“创新街区”正在成为都市焕新的点睛之笔。未来,“创新街区”将给上海带来怎样的想象力?7月6日下午,第31期“SEA-Hi!论坛”以“创新街区”为主题,探讨创新街区的建设逻辑与未来方向。

“SEA-Hi!论坛”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起,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是上海打造的汇聚社会智慧、助力城市空间品质提升地创新型开放式平台。本期论坛邀请到了生命科学与医学、建筑设计与空间营造等多学科背景的实践者与思想者,从“人—空间—系统”的多维视角,掀起一场头脑风暴。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主任吴家睿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分别从生命科学和健康的视角出发,阐述了他们对创新街区的见解。

建筑师马岩松和阿那亚创始人马寅这两位在建筑设计、地产运营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则分别以“建筑与情感”、“街区的温度”为题展开演讲。马岩松介绍了他所参与设计的部分项目案例,他倡导把城市的密度、功能和传统东方美学意境结合,通过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走向一个全新的、以人的精神为核心的城市文明时代。马寅回顾了阿那亚从一个北戴河滨海度假地产项目转型为全新的生活方式品牌的历程,他认为一个有温度的街区应该致力于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探索物质维度、情感维度、精神维度的新时代幸福感。

本期论坛首次来到“张江之尚”举行,张江之尚项目原址为始建于1971年的川沙冶炼厂,后更名为浦东水泥厂。这个工业遗存转型升级城市更新项目在力求保留原工业遗存历史记忆的同时,通过建筑形态设计和室外景观打造,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并和川杨河隔河相望的张江科学之门、张江科学会堂等地标建筑形成完美融合,共同打造一个充满建筑之美、文化之美的城市更新地标。

项目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由3栋研发办公楼、19栋独栋花园研发总部和6栋工业遗存更新建筑组成,邀请了安藤忠雄、马岩松等12位建筑景观大师领衔设计,对工业遗迹“万米仓”“筒仓”“窑尾”等进行修缮和再利用,赋予老建筑新的生命力。聚焦张江核心区战略优势,以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为核心布局全球科创型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带动经济发展,赋能城市更新,打造科创高地。

据悉,“张江之尚”项目已于2023年开工,正在全面施工,力争2026年底完成建设,2027年正式对外开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